POST / 呼密藍莓農場
大男孩撐起藍莓小宇宙
呼密 · 藍莓農場是由台灣在地小農開創,只因簡單的動機,那就是: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那為什麼是藍莓呢?農場主人笑說:「我喜歡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,藍莓在台灣市場選擇不多,想吃藍莓絕大部分得從國外進口,實際上從採集、運送到販售長達1個月,送到消費者手中時早已過了藍莓最佳賞味期,最珍貴的養分也隨時間流失,於是栽種藍莓的想法在心中開始發芽。」。
在台灣藍莓栽種並銷售藍莓的場域並不多,與其他生產者最大的不同,呼密是以小農的身份經營,雖然比較辛苦,但也因為多了這角色而更清楚知道台灣農業需要什麼。
在這樣的一個架構下,慢慢的去建構真正友善台灣農業發展的環境與資源,進而做到擴大藍莓產業的這個想法,也結合了地方創生的社會意識,間接承擔起了較多的社會責任。
擇善固執,友善生態栽植法
顆顆色澤飽滿的呼密藍寶石都是在溫室中細心呵護誕生,白紫相間的溫室遮陽網,除了降低自然災害導致的農損,也運用光的科學原理提供藍莓更好的天然生長機制。親自走入藍莓園就會發現,蜘蛛結網、蝴蝶紛飛、蜜蜂採蜜,眼底盡是豐富且多樣的自然生態,在這裡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,其中一叢叢的甜羅勒、普列薄荷、萬壽菊、迷迭香等等香草類植物,默默站在阡陌之間守護著農場的藍寶石。
農場主人驕傲的說道;「我們想要在這裡建立起農場自有生態系,於是透過香草植物與害蟲的抗衡關係,達到忌避效果抵抗蟲害,讓消費者吃得更安心。」
冷鏈保存,我們賣的是新鮮
所以藍莓會保留最原始的樣貌,農場主人說:「我最講究的是自然農法,以及果實吃起來的口感。為了控制品質,採摘也非常講究技巧,是用手指一顆顆辨別熟度後採摘,也因辨別難度較高很難全部採收同一個熟度,所以藍莓才會有大小顆的差異。」農場主人會盡量以控制採收過程或是拉長等待期來控制熟度,讓藍莓吃起來果香味最濃厚~每一顆藍莓吃起來都有不同的口感變化也是一種食用樂趣呢!
農場主人非常重視新鮮藍莓採摘下來的保存,自製一套冷鏈保存方式,只要採摘完成便會馬上放到冰桶降溫,冷鏈過程可以讓藍莓品質更好、更新鮮。
一年一收,品嘗新鮮藍莓最佳時機就是現在
藍莓的產季是4 – 6 月,藍莓在成熟過程中會經過轉色:一開始會是綠色,再慢慢著上紅點轉變成紅紫色,接著就會開始產生果粉。藍莓內部是藍紫色的,但因為果粉較厚所以會看起來是亮紫色。
藍莓表面上的果粉尤為重要,不僅富含花青素,也代表藍莓新鮮度,更是一個保護藍莓不受環境影響的機制,因此選購時應以挑選果粉較重的藍莓為優先。
呼密 · 藍莓農場是台灣在地青農用心經營的農作,天然種植,讓全家大人、小孩都能吃的安心。果實咬下濃郁香氣在口中蔓延開來,口感卻又十分清爽,不僅可以單吃也可以搭配沙拉、優格、果汁飲品來食用。